第(2/3)页 “怎么了?” 范仲淹扭过头好奇地凑了过来。 “范镇认为电既然能够通过铜来导电,那么不如在火车顶部安装一个装置,连接上面的电线,这样火车就能够时时刻刻供电,保证远程电报通信,也就不需要再停车连接电线。” 赵骏说道。 “这可行吗?” 晏殊也问道。 “应该是可行的。” 赵骏想起了以前看过的一些民国电影电视剧。 最典型的就是《功夫》,里面周星驰扮演的星仔和林子聪饰演的肥仔聪在车上被四眼仔暴揍。 那种车是民国典型的电车,它上面由一个受电弓与电线连接,保证车辆供电。 虽然他对这方面不太了解,但既然民国时期就已经出现,说明给火车持续供电并不是什么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。 “既然可行的话,那就让他去试试吧。” 晏殊点点头。 赵骏说道:“嗯,那就让他与物理学院那边合作,继续深入研究一下。” “知院,我有些担忧。” 一旁新进的宰相曾公亮忽然开口说道。 如今政制院又再次洗牌。 除了范仲淹和晏殊因为是最早八人之一,得到赵祯特许留下以外,宋绶和蔡齐也不再担任宰相。 如此最早八人,除范仲淹和晏殊以外,里面的三相三参,吕夷简、王曾、王随、盛度四人病逝,宋绶蔡齐退休。 之后的第二届进政制院的宰相为张士逊、李迪、贾昌朝、蒋堂四人。 前两人病逝,后两人当中,蒋堂退休致仕,贾昌朝被返聘为政制院顾问,主要给工部提供建造事宜。 因此老一批宰相就只剩下赵骏、晏殊、范仲淹、夏竦、杜衍、郑戬六人。 去年十月换届,在赵骏的支持下,范仲淹一派的富弼、文彦博、韩琦三人进院。 而晏殊举荐了庞籍,杜衍推荐了曾公亮,郑戬推举了好友宋庠。 这六人之前这些年陆陆续续升迁,都成为了一级部门的尚书,有资格成为宰相,因才学而正式入院,并且也知晓了赵骏的身份。 唯一可惜的是,因为怕笔记本坏掉,新入院的宰相只在成为宰相,揭露赵骏身份的那一天看了一次电影。 让新进的六人念念不忘。 而范仲淹和晏殊因为资历最早,跟着赵祯已经把笔记本里除“人与自然”文件夹的存货看完了,成为他们时常炫耀的资本。 此刻听到曾公亮的话,赵骏好整以暇道:“说来听听?” “之前物理学院解决了火车空气受阻的问题,设计了流线型,又安装橡胶板缓解空气阻力。后来又把车轮也改成了锥形,让车辆运行稳定,如今蒸汽火车的车速也大幅度提升,极限甚至能达到半个时辰三百余里,这固然是一件好事。” 曾公亮面露忧愁说道:“但车速越快,也更加不安全,若有人故意往铁路扔障碍物,或者遭遇雪天、泥石流等,恐怕会非常危险,但凡脱轨或者翻车,后果不堪设想。” “不错,现在铁路线少,沿途都有铁道兵把守,还能保证安全。一旦线路增多,就必然无法顾及周全,难道还处处都派兵把守吗?” 文彦博也说道:“一旦火车脱轨一次,那造成的后果非常大。轻则一火车的人与货都会受到严重损伤,死伤惨重。重则让全国百姓都惊惧火车事故,不再信任火车的安全,以后也没有人敢坐火车。 “是啊,仔细想想,确实是这个道路。” “现在还好,以后可怎么办?” “得想个办法才是。” 其余宰相亦是觉得他们说得确实有道理。 “唔” 赵骏沉吟起来,思索二人的话。 现在大宋没有出现火车事故,那是因为大宋的火车运行非常谨慎,三个小时才有一趟。 并且从火车头到车轨再到车轮,都经过不断试验改进,增加了不少安全性。 再加上每隔十里有巡逻亭驻扎,有一队铁道兵驻守巡逻,外面还修建了铁丝网栅栏。 重重安全防护措施之下,普通百姓想去偷铁轨或者给铁轨上放石头之类的障碍物,还是非常困难。 但如今只有一条铁路线开通,并且服务对象是货运与达官权贵,高额运费和票价,本身就能收回运营成本,这才可以这么做。 然而一旦火车普及,全国都开始铺设的话,那这么搞成本都收不回来。 所以就必须考虑安全的问题。 他思索道:“你们说得在理,既然如此,大家集思广益一下,有什么好建议没有?” “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,我们倒是没什么主意。” “这事可以交给铁道部和物理学院的工程师,以安全为重点,成立一个专门研究火车安全的部门。” “这个建议不错。” “嗯,那就这样,文甫。” 赵骏唤了一声。 苏涣走过来道:“知院。” “你拟个政令,给铁道部和科学院发过去。” 赵骏吩咐道:“让他们成立一个火车安全小组,召集一群工程师,专门研究如何防范火车事故。” “是。” 苏涣正准备离开,出门右拐去制敕司的办公室拟政令。 “等会。” 赵骏又叫住他,想了想道:“去给财政部尚书吴育再拟个政令,让他给这个小组批十万贯,如果不够再申请,火车安全的事情不能马虎,该花钱必须要花钱。” 第(2/3)页